张钟:一位企业家的笔中情
- 分类:媒体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9-03-18
- 访问量:
余姚新闻网讯(记者 胡瑾中)前不久,以“四明回响”为主题的余姚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书法美术摄影优秀作品展在余姚博物馆展出,其中一幅写意人物画《情暖横坎头》气韵生动,再现了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来梁弄老区慰问的画面,受到观众的喜爱和同道的赞誉。作者张钟是一位从事仪器制造的企业老总,也是省美术家协会的会员。作为一名业余画家,40多年来,他一直没有停下创作的脚步,以独树一帜的笔墨记录城市风貌和乡情之美,为弘扬余姚的地方文化不断努力。
心中有爱 笔下有彩
张钟擅以寥寥几笔勾勒出人、景、物的神韵。就拿《情暖横坎头》来说,画面中的习近平同志正和老区的老战士、村民促膝谈心,场面温馨感人,构图十分到位。2018年春节刚过,习总书记专门给横坎头村的全体党员回信,鼓励老区人民再接再厉,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张钟对自己能用画笔描绘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感到特别幸运。
从接到任务到完成画作的半年间,张钟尽其所能,七易其稿。为了真实“还原”场景,他大热天请乡亲们穿上厚厚的羽绒服,扮角色,摆姿势,然后反复选角度,站的、坐的,各种角度都尝试了,还准备了桌上摆的烤芋艿、瓜子、花生、清茶等道具。“领袖像不是随便画的,不但形要好,神也要好。”老艺人毛永芳评价此画,“这幅作品整体布局比较好,习总书记的形象神形兼备,让观众油然而生亲切感。”
作为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张钟坚守艺术阵地,不断探索笔墨语言,将蕴藏在自己心底最热烈、最深沉的情感付诸笔端,凝固在一幅幅具有简约之美的速写中。通济桥、火车扳道房、丰山电视差转台……这些既是他最初写生的主角,又是对改革开放前余姚旧貌的记录。他还常在出差途中写生,把各地的风土人情描绘下来。
张钟热爱大地、尊重劳动者,经常以普通劳动者为对象,尽力展现他们热爱生活、顽强拼搏的乐观人生,如《古城护河工》《春笋上市》《喜收榨菜》《送货工》,笔透“人情味”,有着动人的力量。他画《武胜门路即景》时,引起居民的围观,情感的亲近缩短了心理的距离,使他的笔触轻松自然,人景交融,富有生气,不仅展现了阳明故里的风貌,也展示阳明故里的市井百态。作为市文联、市美协的志愿者,他多次参加我市组织的“三下乡”活动和拥军慰问活动,现场为村民和官兵画肖像并赠画,传达一位文艺志愿者的浓浓爱意。
张钟《情暖横坎头》
浓浓乡情 墨香传承
随着写生的深入,张钟接触了很多余姚的“今生前世”,发现家乡的文化底蕴丰厚,可挖掘和描绘的东西很多,并由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投入大量精力研究文史,为余姚传统文化的传承进行创作。
2016年,张钟为临山庵庙文化创作了38幅庵庙插图,蕴藏临山历史记忆和文化血脉的历史建筑通过《守望和记忆中的临山庵庙》一书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人们眼前,为延续临山切断的历史文脉作出贡献。其间,张钟阅读相关书籍,多次赴临山考察,询问村民昔日寺院的情景,了解当年的庵庙方位、朝向、布局等,并用大量业余时间在我市多地写生,以此体验生活、积累创作素材,连出差途中也不忘留意当地寺院的特征,终于使自己在空间感的建立和提升、建筑总体布局的确定上找到转折点,描绘临山庵庙当年的风貌变得信手拈来。
2018年元月,在有识之士的推动下,张钟在自己的企业里专辟“舜阳艺苑”,举办“王阳明故里写生画展”,通过“阳明故里遗迹”“阳明故里风情”“阳明故里纵横”三个专题,集中展示了他创作的65幅写生作品和水墨画,彰显了一位企业家的文化担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他于2017年绘制的《新建伯牌坊》《四先贤故里碑亭》《祭忠台·阳明亭》《瑞云楼》等。已有四五百名小学生前来参观该展览,通过看图像、听讲座,领略阳明故里的风景以及市民的精神面貌。
随着年龄的增长,张钟不断调整兴趣方向,试图多记录一些余姚的历史与地域事件。2017年春天,在余姚至宁波的城际列车线路建设期间,他经过余姚站时看到东南墙外的基建已具规模,就抽时间去写生,当时综合配套工程建设紧锣密鼓进行的场景如实入画,为工程建设留下了珍贵的图像。
张钟正在为陆埠镇官路沿村村民徐绍荣老人画肖像
亦画亦文 只争朝夕
从1976年起,还在读余姚中学美术班的张钟就沉醉于创作之中。时光荏苒,年近花甲的他已是一名成熟的企业家,但还在续写自己的美术梦想。他从事的电测量和信息技术与速写、水墨人物画,跨度很大,他要在抽象与具象之间不断“切换”,还要解决艺术创作与本职工作在时间上的冲突。
“多位老师以及父母的相继过世,让我觉得要珍惜光阴,充分利用时间,多读书、多记录、多挖掘,形成更多让人产生共鸣的故事。”从此,他更加笔耕不止,光2018年就有58幅作品。这对一位以组织、开发、生产电子测量仪器为生的企业家来说,已经相当勤奋了。
天道酬勤,张钟的作品已4次入选省美协主办的展览,展出了《农机队长》《在浙大写生》《从头越——治水强基在余姚》《泵站建设工地》等作品;2016年以来,他在余姚、宁波等地举办过4次个展,即春天的脚步——张钟画展、王阳明故里写生画展、红色四明、江河“甬”念——张钟速写展,同时出版《张钟速写集》《钢笔画人物肖像集——风采》《景中情——张钟风景速写》等6部作品集。
张钟还亦画亦文,从以前的光速写到如今的速写与文章同步进行,从创作记录、回忆记录到提出文化建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有关文章,2017年写了74篇,2018年写了82篇。他将一些已经消失的上世纪中叶的余姚旧景以及一个个能让人产生共鸣的故事挖掘出来,整理成文,如《杏增师傅》《掌握自来水龙头的邵家外婆》《方井头的箍桶匠》等,先后见诸报端和网站,有的还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给读者,得到读者的回应,从而进一步激发了他的写作热情。
“在充满激情时立即记录或绘画,紧扣余姚地域特色,抓住历史题材与现实题材不放,这方面我会用功。”张钟谈到下步打算时表示,“多记录生活中不易察觉的闪光点,挖掘能引起共鸣的题材,多画反映现实的、与时代同步的、传承先人精神的作品,是我的追求。”
(来源:余姚新闻网-余姚日报 编辑:魏力谨)
(摄影:章颖)
原文链接:http://yynews.cnnb.com.cn/system/2019/03/16/01197145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