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确认
取消
舜阳
>
>
>
笔墨春秋 岁月留印 ——聚焦“张钟速写艺术”研讨会

笔墨春秋 岁月留印 ——聚焦“张钟速写艺术”研讨会

  • 分类:媒体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6-03-14
  • 访问量:

  余姚新闻网讯(记者 楼晓凌)2月21日,由市委宣传部、市文联主办,历时8天的“春天的脚步——张钟画展”在舜大财富广场开展,画展首次展出了我市画家、省美协会员张钟近40年来创作的速写、连环画、插图及水墨人物画,共320幅。当天下午的“张钟速写艺术”研讨会上,参观完画展的我市数十位画家以及美术爱好者围绕其人、其画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既为张钟今后的创作提供了努力的方向,也为我市美术事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画如其人

  今年56岁的张钟是宁波舜阳电测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他自1977年余姚中学美术班毕业至今,一直坚守艺术阵地,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创作。西汉文学家扬雄云:“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字如其人,从一个人写的字可以看出他的人品、性格。历来论书,多先论其人。论画也是如此。对于张钟,与会者给出了一致的评价——“好人”。何谓“好”呢?

  其一,认真踏实,钟情艺术。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黄茂富以“脚踏实地”概括性地评价了张钟:“工作上,敬业务实、诚信为人、质量至上、受客户信赖;绘画上,钟爱艺术、速写在心、创作勤奋、紧扣时代。”张钟的老同事、当年电大电子班的班长王宏琳说:“跟张钟共事过的人都知道,他做什么都很认真、很执着。他喜欢画画,不停地画,课间十分钟也不浪费。”

  其二,勤奋刻苦,持之以恒。近40年,张钟创作了700多幅作品,此次画展只展出了一部分。这些作品多数创作于休息日、晚上、出差等车的空隙。市美协副主席张重欣说:“我认识张钟十多年了,他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他特别勤奋。上次到温岭写生,我早上七点半就出门了,但我到的时候他已经画完一张速写了。他特别执着。我们有时画国画,有时画版画,只有他坚持画速写。”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原校长张国源回忆起张钟为他的书画封面画《五桂楼》的经历,表示很感动,他说:“张钟画五桂楼时,特别辛苦。当时下着大雨,他一手撑伞拿画板,一手拿笔在那里画。”“不容易啊!张钟坚持画了近40年,并不断地自我完善。他不是简单地自我重复,而是不断地改进自己的绘画技术。”退休教师刑敦勇说。

  其三,热爱生活,充满激情。张钟热爱生活,喜欢用自己的笔记录社会的变化。市美协原副主席胡雪泳说:“与时代发展同步,是艺术作品非常需要的,张钟做到了。他的目光敏锐,总能捕捉到社会的新变化、新气象。”市东海城市文化研究院院长华建新认为,张钟画中的主要形象是劳动者,他“善于捕捉和描绘劳动者朴实生动的生活细节,既传达时代节奏,又不乏美的韵律”。市美协会员王鑫烨说:“似俗非俗,张钟作品的表现手法很通俗,但特别有艺术,一点也不俗。信手拈来,他以娴熟的笔法在生活中采风,求索真我的风采。”

  画中有情

  速写是绘画艺术中最基础的,也是记录生活最简捷的方式,在绘画艺术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它的特点是以最简练的线条、最快的速度描绘对象的特征,体现绘画者的创作特色。张钟的速写,多用钢笔,优势是绘画工具携带方便,劣势是作品中线条的浓淡、粗细变化少。张钟经过多年的努力走出了自己的路,他的直线方正有力,曲线柔美飘逸,被专家命名成“张钟线条”。“业余身份,专业水平”,与会者高度肯定了张钟的绘画创作。

  张钟经常到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出差。丰富的阅历滋养了他的作品,为他提供了广阔的视野、广泛的题材。作品涉及农业劳动、交通运输、大学校园、各地风光、名人故居、五水共治等多个方面。张钟关注滨海新城和港口建设,画潮起杭州湾、宁波·舟山港、舟山沈家门渔港、温岭石塘渔港;讴歌新事物,画余姚市人民医院新址、杭州湾新区工业园、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总部、变电站建设、抗洪排捞工程整治和改造;喜欢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画余姚博物馆、梁弄抗日根据地旧址……退休教师陈国均说:“任何的文艺作品都需要生活阅历。张钟的生活阅历丰富,所以他能画出有深意的作品。”

  作为本土画家,张钟爱余姚,爱余姚的风土人情,他画的水乡风光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退休教师孙梅均说:“他的画很接地气,我一直在看画,连开幕式都错过了。他的画有我儿时的回忆,看了以后深有触动。画是他生活的一部分。”姚籍花鸟画家、宁海县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朱开益特意回家乡出席张钟的画展,他也认为:“张钟的画很接地气。深入生活很要紧,画画的人一定要到生活中去。有生活,才能有作品,构图、表现形式都是从自然界、生活中来的。”

  张钟的画,“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他的老同事王宏琳说:“对于绘画,我是门外汉。但我觉得他的画中有‘真情’。他有一幅画,画了天津西站。我是天津人,看了很激动,那是我小时候的记忆,这座体现中国近代铁路发展历史的哥特式候车楼,已于2009年采用先进技术平移至新西站附近。他的画不仅仅用来欣赏,还有记录历史的功能。他不间断地记录,保留了大量已不存在的东西,比如当年酱园街的街景,比如后街楼适夷故居……从他的画里可以看到余姚的历史。”市美协理事郑飞军也认为张钟画得很用心,把一些算得上“文物”的事物记录下来。这么多作品中,市文化馆原馆长钱百治印象最深刻的是与余姚历史文化名城的创建、改革开放30年的建设形势有关的作品,他觉得这些作品记录了余姚的历史,保留了那些消失的古迹。

  画无止境

  3月上旬,我市的几位女画家在多个单位的支持下举办了联合画展。2月21日,她们也参加了研讨会,并对张钟的绘画作品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表示要向张钟学习。市美协会员、退休美术教师王赛儿说:“触动很大,张钟画得很用心。虽然我年纪大些,但也要向他学习,再好好画速写。”市美协会员赵玲波非常喜欢画画,但苦于没有时间,她说:“张老师能在如此繁忙的日程中抽出时间画画,特别值得我学习。他的作品从生活中来,我也要走出去多画画。”市美协会员韩亚娟认识张钟很早,那时20岁左右的她刚加入市美术家协会,跟前辈到梁弄写生。她记得,那时她拿着相机在山里到处拍照,张钟则静坐在那里用画笔记录。她觉得,自己应学习张钟的执着,一步一个脚印,多思多画,追求自己的绘画之梦。

  学习切磋,自然少不了“苦口良药”。研讨会上,与会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绘画实践给张钟提了不少意见与建议。黄茂富针对人物形象的线条处理提出建议:“可以多画画人物。张钟画风景或者人物的服装时,线条流畅、随意。相对而言,人物形象的线条处理弱了一点。”如今,“互联网+”的概念涉及方方面面,张重欣觉得张钟可以抓住时机建立网站,通过网络把他的速写经验传授给更多的人。同时,他希望张钟能多与我市的青年画家、美术爱好者交流,承担起“传帮带”的重责。

 

(来源:余姚新闻网-余姚日报 编辑:杨月云)

 

原文链接:余姚新闻网 http://yynews.cnnb.com.cn/system/2016/03/11/011365518.shtml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Copyright © 2020 宁波舜阳电测仪器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浙ICP备05066413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宁波